10.3969/j.issn.1000-0569.2007.03.001
天津蓟县盘山I型-A型复合花岗岩体——区域构造环境转变的记录?
晚三叠世末的盘山I型-A型复合岩体位于燕山陆内造山带东段,可划分为四个单元,从早到晚,依次为狼家峪单元、官庄单元、东罗庄单元和小盘山单元,前两个单元具有I型花岗岩特征,后两个单元为A型花岗岩.在岩石学、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征上,I型与A型花岗岩存在明显差异.I型花岗岩相对富碱(K2O+Na2O=8.15~9.50%)、铝(Al2O3变化于13.05%~15.49%)、钙(CaO介于1.22%~3.02%)、REE、Rb、Ba、Hf、Tb,相对亏损Nb、P、Ti、Zr和Th.A型花岗岩富Si、全碱、Th、Nd、Rb、Hf,相对亏损REE、Ba、Sr、P、Ti、Zr,并具有偏高的Rb/Sr、Ga/Al和明显的铕负异常.盘山复合岩体具有低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234~0.70628),负的εNd(t)值(-12.73~-15.70).区域背景和地球化学综合分析表明,岩体定位于构造环境从挤压向伸展转折过程中,早期的I型花岗岩记录了挤压环境特征,晚期的A型花岗岩形成于相对伸展的构造环境.盘山I型-A型复合岩体的确定,表明燕山陆内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末到早侏罗世经历过由挤压向伸展环境的转折.
I型和A型复合花岗岩、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构造意义、盘山
23
P588.121(岩石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
2007-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8页
529-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