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0569.2004.01.00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岩石热导率及其各向异性:对研究俯冲带热结构的启示
系统研究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米岩石的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初步研究了岩石热导率随矿物组成的变化关系、岩石热导率的各向异性及其影响因素.主孔2000米的岩心热导率介于1.873~4.062 Wm-1 K-1之间,平均热导率2.967 Wm-1 K-1.整体上热导率出现的频率主峰分布在2.8~3.0 Wm-1K-1.榴辉岩热导率随着其退变质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新鲜榴辉岩热导率集中分布于3.6~3.7 Wm-1K-1,角闪石化榴辉岩的热导率分布在3.1~3.2 Wm-1K-1,强退变的榴辉岩热导率分布于2.4~2.5Wm-1K-1.片麻岩热导率主要分布于2.8~3.0Wm-1K-1.从垂向上看,主孔100~735米主要由榴辉岩组成,热导率整体比较大,平均3.265 Wm-1K-1;1200~1600米主要以花岗质片麻岩为主,热导率比其它层位偏低,平均2.755 Wm-1K-1.通过对面理发育的样品进行测试,东海地区各类岩石的热导率具有较明显的各向异性.榴辉岩和片麻岩热导率的各向异性平均值分别为4.66%和22.99%,超基性岩的热导率平均值为3.322Wm-1K-1,各向异性16.08%.岩石热导率在垂直于面理的方向上具有最小值,在平行于面理的方向上具有最大值.上述资料对超高压地体热结构特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超高压岩石、热导率、各向异性、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东海
20
P314.2(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04-04-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0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