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省思:清至民国黔东南棉业规模经营研究——兼及清水江文书的史料价值
当代的黔东南自治州辖地范围,涉及清代时的镇远、黎平两府全境,以及都匀府的东部诸地,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秋季多雨多雾,并不是棉花规模种植的理想场所.雍正朝开辟苗疆后,为解决汉族移民"谋衣艰于谋食"的生计难题,朝廷不得不在该地积极推广棉花的规模种植.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加上各族居民的努力探索,棉花种植有幸获得了成功,成了各族居民山地农业中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并改变了当地各族居民的衣料结构.因此,梳理其相关历史文献,特别是清水江文书,总结其间的经验教训,对指导今天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可望发挥借鉴意义.
黔东南、清水江文书、棉业经营、山地农业
7
F319.9(世界农业经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11&ZD096",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11AZD071";贵州省教育厅"清水江流域宗族制度研究-以天柱婚姻契约为视角";贵州省教育厅课题"嘉庆重修一统志·贵州统部整理与研究JD2013003"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6-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