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845X.2020.01.004
药物治疗中的青光眼患者自我监测24小时眼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评估自我监测24 h眼压在药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行药物治疗且随访眼压控制良好的POAG患者42例(73眼),根据基线眼压分为A组:眼压为(12.86±1.40)mmHg(1 mmHg=0.133 kPa);B组:眼压为(17.82±1.40)mmHg。入组患者通过iCare HOME回弹式眼压计使用培训认证后于家中自行测量24 h眼压,自7∶30起每隔2 h测量1次,夜间23∶30-5∶30测量苏醒后即刻的坐位眼压。比较组间各时间段眼压均值、峰值及波动值,并统计眼压峰值时间点和更改治疗方案的患者比例。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
t检验以及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入组患者随访、门诊时间以及24 h的平均眼压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1.314,
P=0.271)。入组患者24 h眼压峰值高于门诊时间的眼压峰值、随访眼压峰值(
H=-40.979、-51.363,均
P<0.001)。83.6%的患者眼压峰值出现在非门诊时间(A组86.5%、B组80.6%),尤其是发生在夜间睡眠时间,其比例高达67.1%(A组64.9%、B组69.4%)。入组患者以及A、B亚组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值均高于其门诊时间眼压波动值(
t=11.166、8.110、7.929,均
P<0.001),其中63.0%的患者24 h眼压波动值≥8 mmHg(A组51.4%、B组75.0%)。根据自我监测24 h的眼压结果,49.3%的患者更改治疗方案,且B组患者更改比例(63.9%)高于A组(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035,
P=0.014)。
结论::药物治疗中的POAG患者自行监测24 h眼压,能发现临床常规随访中无法监测到的眼压峰值和波动值,可作为医师评价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计、24小时眼压
22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