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5.01.006
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与原发圆锥角膜地形图特征比较
目的 分析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与原发圆锥角膜的角膜地形图形态学差异,为临床诊断及分析继发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1997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LASIK术后继发圆锥角膜完成期患者13例(20眼)为继发组,随机选取相同时期某一时间段内确诊的原发圆锥角膜完成期患者18例(25眼)为原发组.原发组与继发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18.9±2.8)岁(15~28岁)和(24.3±9.1)岁(19~48岁);眼轴平均长度分别为(25.39±1.33)mm(23.3~27.8 mm)和(27.09±2.43)mm(25.3~30.1 mm)(t=3.942,P<0.01).对2组患者的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主要比较2组角膜最溥点位置,角膜前表面最大模拟曲率(Kmax),角膜模拟散光度,角膜中央3 mm区平均曲率及3 mm区散光度,角膜前、后表面距最佳拟合球面距离(Diff值),角膜后表面形态等.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原发组角膜最薄点在4个象限的分布为颞下18眼(72%)、颞上4眼(16%)、鼻下1眼(4%)和鼻上2眼(8%),继发组为颞下8眼(40%)、颞上4眼(20%)、鼻下4眼(20%)、鼻上4眼(20%).原发组和继发组角膜模拟散光度分别为(5.85±3.26)D和(3.95±2.51)D(t=-2.142,P<0.05);3 mm区散光度分别为(4.12±2.11)D和(2.82±1.50)D(t=-2.187,P<0.05);2组患者后表面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继发圆锥角膜地形图形态较原发圆锥角膜相对规则,角膜散光度小.角膜最薄点分布均匀且靠近角膜中央,提示角膜中央过多切削可能是继发圆锥角膜发生的危险因素.
圆锥角膜、继发圆锥角膜、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角膜地形图、散光
17
R772.2;TP391;O157.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山东省"泰山学者"岗位项目;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项目
2015-03-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