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睫状肌麻痹后散光变化的矢量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3.12.009

3~6岁儿童睫状肌麻痹后散光变化的矢量分析

引用
目的 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散光值进行矢量分析,并研究睫状肌麻痹对散光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研究.2012年1-10月选取上海市杨浦区3~6岁儿童14 116例,其中男孩7 310例,女孩6 806例.平均年龄(4.0±0.8)岁.采用Canon RK-F1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所有儿童行睫状肌麻痹前后的电脑验光,记录全眼散光及轴向;Zeiss 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每例均取右眼进行统计分析.对完成所有检查的13 080例有效样本的全眼散光进行Thibos矢量分析,将近视性散光转换为M、J0和J45.睫状肌麻痹前后的各数据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睫状肌麻痹前后,3~6岁儿童主要表现为顺规性散光,特别是在柱镜值≥1.00 D的高度散光组,其次为斜轴性散光,最后为逆规性散光.在睫状肌麻痹后,高度散光的比例略有下降,从19.96%降至18.41%;而0.25~0.75 D的正常散光比例略有增加,从28.59%增加到33.72%.同时在睫状肌麻痹后,顺规性散光比例增高,逆规性散光和斜轴性散光比例都略有下降.而在高度顺规性散光组中,睫状肌麻痹后全眼散光值下降[(-1.612±0.763)Dvs.(-1.457±0.645)D,t=-6.396,P<0.01),其中主要表现为J0成分的降低,J45成分保持不变.结论 睫状肌麻痹对散光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高度顺规性散光.

散光、矢量分析、睫状肌麻痹、儿童、学龄前

15

R778.13;TH786;TP311.52

实验室开放基金

2014-0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39-74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1674-845X

11-5909/R

15

2013,15(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