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内斜视矫正术后双眼单视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2.12.006

儿童内斜视矫正术后双眼单视的建立及影响因素

引用
目的 观察和分析内斜视儿童眼位矫正术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中心行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手术并且术后随访眼位正位(≤±8△)的连续性病例111例.采用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评估患儿的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测定患儿的立体视锐度.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内斜视类型之间周边融合建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内斜视类型、弱视治疗时间、手术年龄、两眼屈光参差差值、术后斜视度对周边融合建立的影响,并采用优势比(OR)进行比较.结果 111例内斜视儿童中,术后获得周边融合者68例(61.3%),其中获得中心融合者6例(5.4%);56例(50.5%)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立体视.手术年龄(b=-0.842,P<0.01)、弱视治疗时间(b=-0.135,P<0.05)、最终随访的斜视度(b=-1.305,P<0.05)与术后周边融合的建立呈负相关;两眼屈光参差差值与术后周边融合的建立不相关(b=-19.670,P>0.05).4种内斜视类型之间术后周边融合建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77,P<0.01),周边融合建立的困难程度依次为先天性内斜视(OR=1.0)、非调节性内斜视(OR=3.008)、部分调节性内斜视(OR=4.475)、高AC/A型内斜视(0R=82.217).结论 内斜视儿童手术年龄愈早、术前弱视治疗时间愈短、术后斜视度愈小,术后愈易建立周边融合;4种内斜视类型中,建立周边融合的难易顺序依次为先天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内斜视.

内斜视、儿童、融合、立体视锐度

14

2013-0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22-72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1674-845X

11-5909/R

14

2012,14(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