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1.01.012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矫治疑似圆锥角膜的长期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及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矫治疑似圆锥角膜引起的近视及散光的长期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疑似圆锥角膜患者38例(55眼),年龄19~44岁,男7例,女31例.近视度-3.25~-7.75 D,平均(-5.54±2.18)D;散光度0~3 D,平均(0.80±0.75)D;中央角膜厚度479~605μm,平均(541.8±30.0)μm.角膜地形图均提示1期圆锥角膜,近视及散光度、角膜地形图形态稳定至少2年.55眼均成功接受了LASEK(38眼)或Epi-LASIK(17眼).术后6个月及2年以上(2~5年)随访,检查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对手术前后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正态分布)或Wilcoxon Signed Ranks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 术后2年以上,48眼(87.3%)的裸眼视力≥1.0,有效指数为1.002;51眼(92.7%)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不变或提高,仅4眼(7.3%)下降1行,安全指数为1.053;等效球镜度为(-0.11±0.45)D,在±0.50 D范围内为49眼(89.1%),在±1.00 D范围内为53眼(96.4%);近视度和散光度分别为(-0.01±0.45)D和(0.25±0.33)D.术后2年以上的近视及散光度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以上的角膜地形图圆锥角膜指数KI值为1.02±0.04,较术前(1.08±0.0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98,P<0.01).随访期间未见明显haze及圆锥角膜进展.结论 疑似圆锥角膜患者的年龄、近视屈光度、角膜厚度及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的稳定性是其能否接受LASEK或Epi-LASIK治疗的关键.LASEK和Epi-LASIK对于矫治屈光及角膜地形图形态稳定的疑似圆锥角膜的近视及散光,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更长期的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圆锥角膜、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近视、散光、角膜地形图
13
R77(眼科学)
2011-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