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845X.2007.04.013
睫状体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总结睫状体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探讨和研究其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十年来收治的17例睫状体肿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17例睫状体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10例、腺瘤2例、髓上皮瘤1例(低度恶性)、平滑肌瘤1例、良性神经鞘瘤1例、黑色素细胞瘤1例、黑色素细胞瘤恶变1例.良、恶性比例为5:12.2例腺瘤因其独特的临床表现,术前基本确诊,行局部切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黑色素细胞瘤因瘤体小于3个钟点、厚度小于4mm也行肿块局部切除.5例均保存了有用的视功能.黑色素细胞瘤恶变的患者有青光眼手术史.本组病例中恶性黑色素瘤均接近或大于1个象限.多数直径在10mm以上,后缘均达到锯齿缘,病理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型.3例继发青光眼,其中2例肿瘤大片坏死,产生严重的眼内炎症状.9例为棕黑色实质性占位,1例呈黄白色(无色素型),球表常有哨兵血管,可有玻璃体种植或巩膜侵犯.在本组睫状体肿瘤的诊断中B超有一定的鉴别价值.核磁共振MRI常能发现睫状体占位,并能提示巩膜是否被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有很强的定位价值.结论 睫状体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有赖于临床体征.基底在1个象限以上、直径达10mm的实质性占位、继发青光眼、巩膜有色素侵蚀、MRI巩膜影模糊等均提示恶性肿瘤,尤以黑色素瘤可能性大.2个钟点以内、厚度4mm以下的安静睫状体占位要考虑良性肿瘤可能.
睫状体肿瘤、病理、影像、鉴别诊断
9
R773.3(眼科学)
2007-09-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