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845X.2001.02.006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评价多焦视网膜电图(ERG)对视网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VERIS 4.0视诱发反应图像系统检测了11例(11眼)特发性黄斑裂孔,24例(25眼)视网膜脱离和15例(30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多焦ERG。测试野的水平视角为±26.6°,垂直视角为±22.1°,采用Burian-Allen接触镜电极,在8min(分16段)记录103个视网膜部位的反应。结果:与正常年龄组相比较,特发性黄斑裂孔,于1~2环N1波和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低于正常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视网膜脱离,于脱离区N1波和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比非脱离区要低,脱离区和非脱离区的N1波和P1波的平均反应密度比正常值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视网膜色素变性于1~6环的N1波和P1波潜伏期及平均反应密度均比正常值有显著延长和降低(P<0.05或P<0.01),但仍有50%的患眼于中心凹仍可记录到潜伏期正常、反应密度降低的N1和P1波。结论:多焦ERG对视网膜后极部病变,尤其是黄斑病变的视功能评定及病变定位有其独特的价值。
多焦视网膜电图、视网膜病变、特发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变性
3
R770.43(眼科学)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80110
2010-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