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个人化写作"——兼评《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反思"个人化写作"——兼评《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

引用
@@ "个人化写作"是对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创作主流写作形态的一次命名,即使忽视女性写作以及90年代自身就是一个"个体化"的时代,新诗写作中的此类命名也无疑是一个热点现象.然而,正如文学史的研究总要期待一种于沉淀之后,才能看清潜藏于其间的脉络,对于笔者曾一度热衷的诗歌研究而言,尽管我曾在多篇文章中遵循将90年代作为一个诗歌"个人化写作"的时代①,但在反复考察历史之后,我不由得在一种"断裂、延续、发展"的观念以及关乎诗歌自身的"功用与审美"的先天属性中,对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命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质疑——但是,这种质疑绝不是一种带有随意性的妄图超越,这种反思性观念的形成还与近20年来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本身创作的心态意识、流变趋势以及艺术的内在变迁,存有相当程度的关联,而引发我进行思考的诱因则是罗振亚先生《朦胧诗后先锋诗歌研究》的出版,从兼评这部专著的角度出发,或许正是解脱"个人化写作"困扰的重要逻辑起点.

个人化写作、先锋诗歌、朦胧诗后、后先锋

I2(中国文学)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0-3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艺术广角

1002-6258

21-1047/J

2006,(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