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象粪便中产酸克雷伯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0127.2018.02.015

亚洲象粪便中产酸克雷伯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引用
昆明市某公园,1头亚洲象出现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带有鲜血、四肢发抖、体温升高、触腹部坚实等症状.为找准大象病因,本实验采集该大象粪便,在云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试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选择鉴别培养基进行鉴别培养、生化试验和PCR扩增及产物测序等方法对其粪便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实验结果表明:粪便中有大肠杆菌O83∶H1、大肠杆菌O104∶H4和产酸克雷伯菌(Klebsiella oxytoca)等多种条件致病菌;并对其不太常见的产酸克雷伯菌进行药敏试验,该细菌对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头孢赛肟钠、环丙沙星、卡那霉素、磺胺异亚唑等极度敏感;对阿莫西林、多粘菌素B等高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中度敏感;对甲氧嘧啶耐药.产酸克雷伯菌的动物回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过菌液的小鼠表现出腹泻和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严重的发生死亡,解剖症状主要是肝脏部分坏死、肠道充血肿胀、肺脏有出血点,证明其对小鼠易感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产酸克雷伯菌最小致死量(MLD)为2.5×1012 cfu/mL;半数致死量为5×1013 cfu/mL.本次研究旨在加强对产酸克雷伯菌生理生化特性及致病性的了解,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亚洲象、产酸克雷伯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毒力试验

39

S858.9(动物医学(兽医学))

云南省兽医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项目,项目云财教16年171#

2018-06-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01-30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野生动物学报

1000-0127

23-1587/S

39

2018,39(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