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101/j.issn.1004-390X(n).202211001
县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固碳功能关系分析——以云南省梁王山为例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系统碳储存功能的相关性,为维护小尺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稳定提供参考.[方法]以云南省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法、In-VEST碳储量评估模型和灰色关联法,探究梁王山 2000-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与碳储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20年间,耕地减少量最大,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略有提升,类型转移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之间的相互转换为主,建设用地主要来自林地和草地的转入.(2)景观格局总体趋于复杂化与不规则化,破碎化程度增加,异质性相对减弱.其中,建设用地和草地的景观破碎度明显增加,林地斑块的连通性增加,林地最大斑块指数由 23.00上升至 23.80.(3)总碳储量有所增加,20年间从 227055.48 t上升至227840.14 t.碳储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高碳储量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东北部和中部区域.(4)景观蔓延度指数与总碳储量的关联度最高,达 0.99.[结论]梁王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与碳储量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林地作为景观的优势斑块,其面积是影响保护区总碳储量值的重要因素.
土地利用变化、碳储量、关联度分析、时空格局、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
38
X171.4(环境生物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专项
2023-09-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9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