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鲤野鲤碘泡虫病的诊断与组织病理损伤研究
[目的]明确引起四川省某养殖场镜鲤(Cyprinus carpio L.)鳃出现乳白色赘生物的病原,探讨其对鳃组织的病理损伤,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发病症状明显的鱼,对其进行剖检、病原学检测(细菌、真菌、寄生虫)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集鳃组织,通过病理学观察分析其致病性.[结果]病鱼脾和肾组织均未分离到细菌;鳃丝压片可见真菌菌丝,孢囊压片可见大量寄生虫孢子,孢子内含有 2个明显的"八"字形对称极囊,其形态与粘孢子虫类寄生虫形态特征相似.该孢囊的 18S rRNA基因扩增序列(Gen-Bank登录号:KT240127)与碘泡虫(Myxobolus)的 18S rRNA序列同源性最高,达 92%~97%;在系统发育树中,该孢囊与野鲤碘泡虫(Myxobolus koi)(GenBank登录号为FJ841887和KJ725077)聚为一族.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野鲤碘泡虫以大孢囊的形式仅寄生于鳃弓和鳃丝,形成巨大的寄生虫孢囊,囊内包裹大量成熟孢子;鳃小片增生和坏死,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寄生虫性、增生性和坏死性鳃炎.[结论]野鲤碘泡虫为本次引起镜鲤鳃乳白色赘生物的病原.本研究首次探讨了野鲤碘泡虫感染镜鲤的寄生类型和病理损伤机制,可为野鲤碘泡虫的致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镜鲤、野鲤碘泡虫、组织病理、系统发育分析
38
S941.513(水产保护学)
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四川省农科院科技成果中试熟化与示范转化工程子项目;内江市科技计划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023-06-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3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