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3.09.004
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用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标记的研究
背景 近年来,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的多向分化特性为各种临床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提供了新的种子来源,在眼科领域,iPSCs已成为人眼变性类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良好模型,而更好的iPSCs识别和鉴定技术是对其体内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目的 探讨量子点标记人iPSCs的可行性及其最佳浓度,并观察量子点标记人iPSCs的光稳定性,为iPSCs应用于眼部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示踪技术.方法 用无饲养层细胞培养法培养和扩增脐带间充质基质细胞-人iPSCs系,并用免疫荧光法对其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选取不同浓度CdSe/ZnS核壳结构的量子点对扩增培养的iPSCs进行标记,用三维去卷积实时活细胞成像系统观察标记效果.将量子点标记后的iPSCs继续培养,分别于1次传代后1周和2次传代后1周观察荧光标记的稳定性.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培养和扩增的iPSCs呈克隆样生长,免疫荧光检测显示iPSCs中OCT4和Nanog两种干细胞标志蛋白均阳性表达.5.0、7.5、10.0 nmol/L三种浓度的量子点标记后均可见iPSCs中的橘红色荧光,随着量子点浓度的增加,iPSCs中标记的橘红色颗粒明显增加,10.0 nmol/L量子点标记后iPSCs中的橘红色荧光最强,荧光颗粒最多.iPSCs 2次传代1周后仍可观察到量子点的橘红色荧光,但与传代前和1次传代后1周相比荧光强度减弱.结论 量子点标记技术可示踪iPSCs,其荧光标记效果呈浓度依赖性.本研究实验条件下量子点标记的荧光至少可维持2周.
量子点、标志物、诱导多能干细胞、示踪
31
R378.2+1;R741.05;O48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3244
2013-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1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