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2095-0160.2011.08.009
二十碳五烯酸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核转录因子κB及细胞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背景 角膜新生血管(CNV)是炎症性角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和角膜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重要原因,其发生机制和治疗一直是国内外角膜病研究的热点.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PA)对碱烧伤大鼠CNV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6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用浸有1 mol/L NaOH的3 mm圆形滤纸贴附于72只SD大鼠的右眼角膜中央30 s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另6只匹配的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碱烧伤0.02mg EPA治疗组和碱烧伤0.03mg EPA治疗组大鼠分别于碱烧伤后即刻结膜下注射0.04 ml剂量为0.02 mg或0.03mg EPA,碱烧伤模型组结膜下注射0.04ml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结膜下注射.大鼠干预后每天裂隙灯下观察CNV的生长面积和角膜水肿.分别于造模后24 h,4、7、14 d过量麻醉处死动物后制备角膜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CD34的表达以计数血管内皮细胞,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角膜组织中IL-1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及NF-κBp65的蛋白表达.结果 裂隙灯下见造模后2~4 d,CNV缓慢生长,角膜水肿,上皮缺损;造模后7~10 d,CNV面积增加,角膜水肿减轻;造模后14 d,CNV面积最大,血管变细.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碱烧伤后7 d碱烧伤组角膜上皮部分缺损,基质层水肿明显,可见较多炎性细胞及大量CNV;碱烧伤0.03 mg EPA治疗组与碱烧伤0.02 mg EPA治疗组均可见角膜上皮修复,基质层水肿减轻,少量炎性细胞,未见CNV.碱烧伤后7 d和14 d,碱烧伤0.02 mg EPA治疗组CNV相对面积分别为(15.80±6.43)%、(11.06±2.14)%,碱烧伤0.03 mg EPA治疗组为(16.10±7.41)%、(11.06±2.51)%,均明显小于碱烧伤组的(84.74±7.77)%、(89.63±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烧伤后7 d,碱烧伤组CD34在CNV的内皮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在碱烧伤0.02 mg EPA治疗组、0.03mg EPA治疗组角膜中未见表达.RT-PCR检测结果表明,碱烧伤后4 d,碱烧伤0.02 mg EPA治疗组、0.03 mg EPA治疗组IL-1α、IL-6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碱烧伤组,蛋白印迹检测证实NF-κB p65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碱烧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A能够抑制NF-κB-IL-1α、IL-6的表达,从而抑制碱烧伤后CNV的生长.
角膜新生血管、二十碳五烯酸、白细胞介素-1α、白细胞介素-6、核转录因子κB
29
R772.2(眼科学)
2011-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07-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