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脉冲激光术和传统激光术后视网膜结构的变化
目的 观察短脉冲激光术及传统激光术后视网膜结构的变化.方法 对短脉冲视网膜激光术后16例(22眼)、传统激光术后19例(25眼)行欧堡眼底照相、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检查,观察光斑情况,观察时间为术后1h、1~2周、1~3个月、>3 ~6个月、>6 ~12个月.结果 短脉冲激光术后1h,光斑为中央灰白色环绕灰晕的Ⅱ级光斑;光斑处椭圆体区形成环形脱离带,内层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变化不显著;FAF显示多个FAF信号降低的圆形区域.短脉冲术后1~2周,光斑中心为灰白色,环绕灰晕扩大,光斑中心FAF信号增强;外层神经上皮层向光凝斑中心牵拉;1~3个月时光斑处部分神经上皮层恢复正常;>3 ~6个月时,神经上皮层基本恢复正常;>6~12个月时,神经上皮层恢复正常.传统激光术后1h,眼底照相与FAF表现与短脉冲激光组类似,SD-OCT提示光斑处视网膜全层水肿;1~2周时,光斑中心为灰白色,环绕灰晕扩大,光斑中心FAF信号增强,神经上皮层全层向光斑中心牵拉粘连;1 ~3个月时,眼底照相与FAF表现与短脉冲激光组类似,SD-OCT提示光斑处RPE细胞增生,周围环形萎缩;>3 ~6个月时,光斑周围RPE萎缩逐渐扩大,神经上皮层全层粘连;>6~12个月时,RPE层萎缩,神经上皮层全层粘连.所有随访组自发荧光结果与OCT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 通过SD-OCT和FAF观察激光术后视网膜结构变化,客观证实了短脉冲激光损伤小于传统激光,为优化激光参数提供新的思路.
谱域OCT、眼底自发荧光、激光光斑、短脉冲激光、传统激光
38
R774.1(眼科学)
2018-06-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68-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