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眼弧形斑形态与眼底病变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高度近视眼近视弧形态与近视性眼底病变发生的关系,为临床上早期发现近视性眼底病变提供形态学上的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眼25例46眼患者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视力等资料,将单纯漆纹样裂纹改变眼设为A组(5例10眼);出现近视性眼底病变眼为B组(17例30眼;包括A组);无近视性眼底病变眼为C组(8例16眼);分析3组近视弧类型、近视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近视弧面积比、黄斑部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体积等形态学变化.结果 A组、B组、C组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45±0.29、0.34±0.25、0.82±0.22,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2组近视弧形态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组比较:近视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95%可信区间分别是5.85~8.45 mm2、2.67~6.79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95%可信区间分别是2.03~4.04 mm2、0.08 ~2.07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与近视弧面积比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8~0.47、0.00~0.25.75%(24/32)环形弧眼、82.7%白色脉络膜萎缩弧眼出现近视性眼底病变.A、B、C3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部视网膜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近视性眼底病变明显影响视力;近视弧面积超过5.85 mm2,白色脉络膜萎缩弧面积达到2.00 mm2且与近视弧面积比超过0.28以上,白色脉络膜萎缩弧、环形弧的出现,均应警惕近视性眼底病变的发生.
近视弧、近视性眼底病变、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31
R778.1(眼科学)
2011-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84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