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斜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特征性变化
目的 研究外斜儿童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性变化.方法 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生产的RETIScan3.20多焦视觉电生理仪,对103例外斜患儿和3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测,进行视网膜不同区域的比较.结果 外斜组特征峰的振幅反应密度第1环为(710.31±13.54)nV·deg-2,低于正常对照组( 835.29±11.02)nV·deg-2;外斜组特征峰隐含值第1环为(109.9±10.8)ms,长于正常对照组(103.8±11.1)m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斜组颞侧视网膜特征峰隐含值(106.9±3.1)ms,长于正常对照组(102.3±2.1)m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斜组下半侧视网膜特征峰隐含值( 108.6±3.4)ms,长于正常对照组(106.4±2.2)m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斜组的视觉传导通路的损害中心重于周边.外斜患者颞侧视网膜、下半视网膜视神经传导通路有损害.外斜的机能及形态学异常可能存在于从神经节细胞到视皮层的整个通路中,而不是单独某个层面受损.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外斜、振幅反应密度
31
R777.2(眼科学)
科技计划GJJ10346
2016-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837-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