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3177.2016.04.017
安徽省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格局变化分析
针对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基于非空间属性数据库的数据研究方法在空间位置和形象思维方面的不足,综合分析高程、坡度等多重因素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梯度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方法。以安徽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 Landsat TM 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探讨了安徽省2000~2010年,不同地形条件下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过程中的影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结合地学信息图谱理论,通过等间距(Equal Interval)分类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图谱类型的地形梯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2000~2010年,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呈不断减少趋势,建设用地面积由2000年的26270.67 km2增加到2010年的38996.49 km2,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增加幅度较大,破碎度也随之加重。前期变化型的优势分布区是地形位等级1~2级,后期变化型的分布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持续变化型的分布指数变化呈现波动起伏的曲线,稳定型分布指数在1~6级呈现减小趋势,在6~10级呈现增加趋势。
土地利用、地形梯度、破碎度、分布指数、安徽省
31
P237(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
滁州学院科研项目校级规划项目2015GH13;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5A265;滁州学院科研项目2014PY07;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Z131101000413086。
2016-09-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