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枝""条""萌""耑""倒"考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0238.2021.02.004

甲骨文"枝""条""萌""耑""倒"考辨

引用
甲骨文枝字,作(女)、(木)等形,上从止从小点,下从根符号.指从树木主干上分出的比主干水嫩的枝(条).甲骨文条字,作(楽)形,上从倒立之止,下从木枝条柔弱无力之形体.它像树木等禾本植物枝条上的枝杈呈倒立状之形,是条的象形会意.甲骨文萌字作()形,上从止从小点,下从一斜竖及小点,像种子发芽、上面长出枝杈、下面是一根直直的根形.它是萌的象形会意.甲骨文耑字,上从止从小点,下从根须形符号或从根从小点符号,像植物上部渐生歧叶之状,下像植物根须之形.甲骨文倒字,正是耑字的倒立,上从倒立的根须形,下从倒立的植物枝杈形体,像植物之头与根须上下颠倒、翻转之形.倒的古文是到,到的金文是从人从至(())偏旁.至的字义是到,甲骨文字形是倒立之矢——(),与甲骨文倒字(())字在上下颠倒、方向倒转上含义相同,故甲骨文倒(())字后世废而倒(到)字流行至今.对甲骨文枝、条、萌、耑、倒五字的考证与辨析,有助于学术界了解止这一偏旁既是来源于人体之足的象形,还是来源于草木枝杈的形体符号.

甲骨文;文字形体与实物对比分析;考释字义

42

K877.1(中国文物考古)

本文系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之子项目"甲骨文已释字与未释字整理、分析与研究"项目号:16@ZH017A9阶段性成果.本文作者是"甲骨文与传统文化研究"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成员编号2017-CXTD-10

2021-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18-2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殷都学刊

1001-0238

41-1032/C

42

2021,42(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