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女性峰值骨密度的潜在基因间相互作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影响中国女性峰值骨密度的潜在基因间相互作用

引用
峰值骨密度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复杂性状.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α受体基因、白介素6基因、副甲状腺素基因、Ⅰ型胶原α2基因、骨钙素基因、α2巯基糖蛋白基因是与骨代谢相关的7个重要的候选基因.本研究旨在检测这7个候选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中国女性峰值骨密度的影响.样本为中国上海的361个无关、健康的绝经前女性,均为汉族人,年龄为20~44岁.采用Hologic QDR 2000+双能X射线扫描仪对腰椎与髋部的骨密度进行了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对每个个体的以下8个多态性标记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维生素D受体基因的Apa Ⅰ位点,雌激素α受体基因的PvuⅡ和Xba Ⅰ位点,白介素6基因的BsrB Ⅰ位点,副甲状腺素基因的BstB Ⅰ位点,Ⅰ型胶原α2基因的Msp Ⅰ位点,骨钙素基因的HindⅢ位点,α2巯基糖蛋白基因的Sac Ⅰ位点.采用二元方差分析对基因相互作用与骨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介素基因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PvuⅡ)的相互作用对髋部(P=0.019)、转子间区(P=0.016)和股骨颈(P=0.019)的骨密度有显著作用.在这3个部位,GGPp基因型携带者比GGPP基因型携带者的骨密度值分别高出18.0%、19.5%和14.8%.另外观察到α2巯基糖蛋白基因与白介素6基因的相互作用对股骨颈骨密度有显著影响(P=0.046).GGSS基因型携带者的股骨颈骨密度值比GGSs基因型携带者高出18.8%.该项群体水平的统计分析表明:对于中国女性峰值骨密度的遗传决定,白介素基因和雌激素α受体基因、α2巯基糖蛋白基因的相互作用显著.

峰值骨密度、基因、相互作用、方差分析

32

R746.2(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25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30210

2005-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003-101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遗传学报

1673-8527

11-5450/R

32

2005,32(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