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牡蛎酪氨酸酶基因家族的系统发生分析
文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 Thunberg)酪氨酸酶基因家族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分类及系统发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牡蛎酪氨酸酶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基因扩张现象,其主要方式是基因重复.太平洋牡蛎酪氨酸酶可分为3种类型:分泌型(Type A),胞内型(Type B)和具跨膜结构域型(Type C).根据太平洋牡蛎酪氨酸酶进化树分析,发现Type A酪氨酸酶中,tyrl8与其他Type A酪氨酸酶分化较大,可能是较早分化出来的酪氨酸酶;Type B酪氨酸中的tyr2和tyr9以及Type C中的tyr8为较早分化出的酪氨酸酶.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太平洋牡蛎酪氨酸酶的聚类受酪氨酸酶类型以及基因位置的影响,其分泌型酪氨酸酶首先与头足类分泌型酪氨酸酶聚在一起,然后与线形动物门分泌型酪氨酸酶聚在一起,与腔肠动物门分泌型酪氨酸酶分化明显.太平洋牡蛎胞内型酪氨酸酶自身分化较大,总体上与线性动物门、其他软体动物胞内型酪氨酸酶聚为一支,与扁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胞内型酪氨酸酶分化较大.太平洋牡蛎具跨膜结构域型酪氨酸酶与扁形动物门、环形动物门以及脊索动物门具跨膜结构域型酪氨酸酶分化明显,与合浦珠母贝具跨膜结构域型酪氨酸酶聚为一支.这表明双壳类的Type C型酪氨酸酶与其他物种的同源酶的进化差异较大.文章首次探讨了太平洋牡蛎酪氨酸酶家族分类、分化及系统发生,以期对太平洋牡蛎酪氨酸酶基因家族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太平洋牡蛎、酪氨酸酶、分类、系统发生
36
S96;S9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规划863计划项目2012AA10A40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2524
2014-03-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3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