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温胆汤治疗痰湿型杂病验案3则
温胆汤首见于南北朝姚僧垣所著的《集验方》[1],后为《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引用,到宋代陈言在原温胆汤基础上加茯苓、大枣进而形成了新的温胆汤,并作为十大名方而沿用至今.温胆汤在《千金方》中主要治疗痰饮留于少阳的“胆寒证”,如其载:“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亦服温胆汤方.”后陈言将其所治之证进一步发展,由原来的少阳痰饮证扩展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痰诸证”的痰证.明清时医家对温胆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除将其治疗范围扩大为痰湿、痰热、湿热证外,亦将其代表之法提炼为分消走泄法.正如叶桂在《温热论》中谓:“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如温胆汤之走泄.”
加味温胆汤、分消走泄、痰湿、祛湿热、医案
46
R249(中医临床学)
2014-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1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