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文献系统评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6-7415.2008.04.057

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文献系统评价

引用
目的:以附子临床应用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开展附子的前瞻性研究及临床医生正确使用附子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循证医学(EBM)原则,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进行有关附子临床应用安全性文献的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研究486篇文献,显示在使用附子时大多数中医辨证为虚寒证或阴寒证;附子的用法以传统煎汤内服最多;附子的最小用量为3g,最大用量为150g,最常用的剂量为10g;临床使用熟附子(包括制附片、淡附片、盐附子、黑顺片)最多.也有少数报道使用生附子内服;煎煮时间以30分钟和60分钟为最多.在486篇文献中有35篇(占7.2%)报道使用附子后发生了不良反应.附子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发生不良反应最短5分钟,最长15天;服用附子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可能与煎药时间不够、附子用量过大、炮制质量不合格、配伍不当、个体因素等有关,但由于报道内容欠规范、报道不良反应的文献数较少,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目前还难以判定引起不良反应的直接影响因素.结论:中药特别是"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应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由于既往缺乏规范的中药安全性评价体系及不良反应报告内容,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可能存在发表性偏倚.因此,应制定规范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内容.不断完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机制,科学、规范地开展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从而提高中药临床应用安全性.

附子、治疗作用、安全性、药物评价

40

R282.710.7(中药学)

2008-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5-9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新中医

0256-7415

44-1231/R

40

2008,40(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