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的明知内容:社会危害性认识还是违法性认识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犯罪故意的明知内容:社会危害性认识还是违法性认识

引用
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部分东欧国家以及我国,响起了一片倒社会危害性之声,仿佛它是破坏法制的“万恶之源”.与此相联系,国内一些学者在犯罪故意的明知内容上主张用违法性认识取代社会危害性认识.其实,在犯罪故意中,行为人明知的社会危害性是对狭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所谓的狭义社会危害性,是指对法益造成的实际危害或现实威胁,即李斯特倡导的实质违法性,它不包括犯罪主观方面和行为人的自身情况.这样的概念并不模糊,正如贝卡利亚所言,它是“任何中等智力的人都能够理解的”.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坚持社会危害性认识说,仍是必要的、合理的.

社会危害性及其认识、违法性认识、刑事违法性认识

29

D924(中国法律)

201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68-17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05-5738

54-1034/C

29

2014,29(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