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1662.2014.01.015
传统文化视角下行为疗法的创新途径
行为疗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以及班杜拉等人的社会学习理论[1]。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不好的、不正常的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下由于某种不适当的学习所产生的结果。通过制定并实施一定的训练或刺激措施,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就可以改变、矫正或治疗某些不良或不正常行为。传统的行为疗法认为,只要根据患者不良行为的特点,着眼于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以及引起这些行为的外部刺激,设计出某些特殊的治疗措施建立起新的条件反射,形成新的合理的、正常的良好行为就算达到了心理治疗的目的,而不必研究和分析患者异常行为的内在动机和内部的心理作用机制,这使得行为疗法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代行为治疗家们则越来越重视患者认知在治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诞生了一大批新的行为治疗模式,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文化视角、行为疗法、行为治疗、条件反射、反射理论、环境条件、学习理论、患者、作用机制、治疗模式、治疗措施、应用范围、异常行为、心理治疗、外部刺激、条件影响、内在动机、良好行为、刺激措施、操作条件
P63;O4
2010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LSZ006
2014-0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