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0253-9802.2018.10.007
胎儿期心律失常21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胎儿期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制、心律失常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收集21例胎儿心律失常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出生后新生儿随访结果.结果 21例孕妇的年龄(31.1±4.7)岁,在检出心律失常时孕(31.5±5.2)周,胎儿心律失常类型为房性期前收缩(房早)14例(67%),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心房扑动、心动过缓各2例(10%),心房颤动1例(5%).对妊娠期胎儿心律失常采用期待治疗及严密监测,有明确感染源2例给予抗感染治疗,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以及房早和室早并发胎儿水肿者均给予母体强心治疗,动态评估胎儿心功能,发现胎儿水肿、心力衰竭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21例中,剖宫产9例(43%),阴道分娩9例(43%),因患SLE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要求引产2例(10%),胎死宫内1例(5%).18例新生儿出生时,房早10例、室早2例、心房扑动1例、心房颤动1例、无异常2例.随访3个月~5年,失访1例,获得随访17例,除1例患儿出现持续心房颤动外,其余16例患儿均痊愈.结论 妊娠期最常见的胎儿心律失常为房早,预后良好.妊娠期发现胎儿期心律失常可采用期待治疗,动态监测胎儿心脏功能,如发现胎儿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的情况,应进行自身免疫疾病的筛查,尽早明确诊断和积极处理,避免不良围生结局.
胎儿、心律失常、预后
4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7YFC1001404
2018-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726-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