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联合化学治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常规化学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 月至2020年5 月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5 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学治疗,第1 天静脉滴注卡铂0.3~0.4 g·m-2、紫杉醇脂质体135~175 mg·m-2、培美曲塞500 mg·m-2,2l d为1 个周期,1 个周期给药1 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D-1 抑制剂派姆单抗,静脉滴注,第1 天2 mg·kg-1,21 d为1 个周期,1 个周期给药1 次,连续治疗6个周期.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计算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D8+T细胞及辅助性T(Th)1、Th2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毒性、皮疹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部分缓解25 例,疾病稳定14例,疾病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59.52%(25/42);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1 例,部分缓解34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1 例,总有效率为81.40%(35/4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 =4.896,P<0.05).治疗前,2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T细胞及Th1、Th2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T细胞及Th1、Th2 细胞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CD8+T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T细胞及Th1 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8+T细胞及Th2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IFN-γ、TNF-α、IL-10、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TNF-α、IL-4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中IFN-γ、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0、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周围神经毒性及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898、1.694、2.173、1.001、0.988、1.838,P>0.05).结论 PD-1 抑制剂联合常规化学治疗方案可能通过上调CD3+T细胞、Th1 细胞及血清IFN-γ水平发挥对NSCLC患者的抗肿瘤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程序性死亡蛋白-1 抑制剂、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细胞因子
39
R734.2(肿瘤学)
2022-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48-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