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总管不同缝合方式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总管不同缝合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7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根据术中胆总管缝合方式分为A组(n=86)、B组(n=84)和C组(n=104),A组患者术中使用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胆总管,B组患者术中使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胆总管,C组患者术中使用V-lock缝线连续缝合胆总管;术中胆道镜探查后使用测压表进行胆总管测压,记录胆总管初始压力、注水最大压力和回复末压力;术后第1、3、7天使用测压表直接连接T型管检测胆总管压力.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水平;记录3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7d内胆瘘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胆总管初始压力、回复末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胆总管注水最大压力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胆总管注水最大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第7天胆总管压力显著低于术后第1、3天(P<0.05),3组患者术后第3天胆总管压力显著低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第1、3、7天,C组患者的胆总管压力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与B组患者的胆总管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内,A组、B组和C组患者胆漏发生率分别为17.44%(15/86)、16.67%(14/84)、2.88%(3/104);C组患者胆漏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B组(χ2=11.632、10.731,P<0.05),A组和B组患者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05).3组患者术前血清ALT、AST、TBIL、MAP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24h血清ALT、AST、TBIL、MAPK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24h,C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MAPK水平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MAP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采用V-lock缝线连续缝合胆总管可降低术后胆总管压力和胆漏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胆总管结石、腹腔镜手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缝合方式
37
R657.4(外科学各论)
2021-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80-1083,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