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后三角入路与胆囊前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胆囊后三角入路与胆囊前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LC治疗,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胆囊前三角入路组和胆囊后三角入路组,每组90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24h采用BC539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WBC)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观察2组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胆囊粘连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长于无胆囊粘连患者,术中出血量大于无胆囊粘连患者(P<0.05);2组无胆囊粘连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后三角入路组胆囊粘连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胆囊前三角入路组胆囊粘连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胆囊前三角入路组胆囊粘连患者(P<0.05).2组患者术前WBC计数及血清hs-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2组胆囊粘连患者WBC计数及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无胆囊粘连患者(P<0.05);2组患者术后24 h WBC计数及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24h,2组无胆囊粘连患者WBC计数及血清hs-CRP和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后三角入路组胆囊粘连患者WBC计数及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低于胆囊前三角入路组胆囊粘连患者(P<0.05).胆囊前三角入路组无胆囊粘连和胆囊粘连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3/45)、17.78% (8/45);胆囊前三角入路组胆囊粘连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胆囊粘连患者(x2=2.107,P<0.05).胆囊后三角入路组无胆囊粘连和胆囊粘连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1/45)、6.67%(3/45);胆囊后三角入路组无胆囊粘连患者与胆囊粘连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17,P>0.05);2组无胆囊粘连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62,P>0.05);胆囊后三角入路组胆囊粘连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胆囊前三角入路组胆囊粘连患者(x2=1.402,P<0.05).胆囊前三角入路组胆囊粘连患者术中转开腹手术4例,2组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结论 对于无胆囊粘连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后三角入路与胆囊前三角入路LC的临床疗效相当;对于胆囊粘连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后三角入路LC的临床疗效优于胆囊前三角入路,且术中转开腹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粘连
37
R575.6(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20-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3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