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对小儿围术期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小儿术后多模式镇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皮质醇(CO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多模式镇痛组(C组)及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D组),每组20例.术毕分别采取不同的镇痛措施,观察并记录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术后记录患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儿麻醉前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患儿术毕拔管时和术毕4h的MAP、HR均高于C组(P<0.05);A组患儿术毕拔管时、术毕4h的MAP、HR均高于B、D组(P<0.05);B组与D组患儿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术毕拔管时、术毕4h的MAP、HR均显著高于组内其他时间点(P<0.05);A组患儿其余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患儿术毕各时间点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的RR及SpO2各时间点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术毕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高于B、C、D组(P<0.05);B、D组患儿术毕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高于C组(P<0.05);B、D组患儿术毕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术毕4h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组内其他各时间点的评分(P<0.05);A组患儿其余各时间点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患儿术毕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组患儿各时间点均未出现过度镇静.C组患儿术毕4、12 h的镇静评分优于A组(P<0.05);C组和A组患儿其余各时间点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组内各时间点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麻醉前血清COR、AC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D组患儿术毕各时间点血清COR、ACTH水平均高于C组(P<0.05);A组患儿术毕4、12、24、48 h的血清COR、ACTH水平均高于B、D组(P<0.05),A组患儿术毕拔管时血清COR、ACTH水平与B、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D组患儿术毕各时间点血清COR、ACT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麻醉前、术毕各时间点的血清COR、ACTH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患儿术毕拔管时、术毕4、12、24 h血清COR、ACTH水平显著高于麻醉前(P<0.05),B、D组患儿术毕48 h血清COR、ACTH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组患儿术毕48 h血清COR、ACTH水平显著低于术毕拔管时、术毕4、12、24 h(P <0.05);B、D组患儿术毕拔管时、术毕4、12、24h血清COR、ACTH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麻醉前、术毕各时间点血清COR、ACTH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15%、5%、30%;A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C、D组(P<0.05);B、C、D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镇痛的患儿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应激激素水平变化明显低于单一镇痛模式,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小儿、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应激激素水平
34
R614.2(外科手术学)
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基金资助项目20114155
2017-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889-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