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细菌感染与大肠杆菌感染大鼠慢性前列腺炎的比较及意义
目的 比较纳米细菌与大肠杆菌感染大鼠慢性前列腺炎在炎症反应上的差别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分别制作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纳米细菌、大肠杆菌感染大鼠前列腺炎模型(分别为纳米细菌组和大肠杆菌组),每组20只,在4、8周末分别切取实验动物的前列腺标本,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4周时对照组大鼠无炎症改变,纳米细菌组和大肠杆菌组大鼠均有慢性炎症改变,且大肠杆菌组慢性炎症反应较纳米细菌组严重;电镜下可见纳米细菌组大鼠前列腺标本中有颗粒状的纳米细菌黏附在前列腺腔细胞表面,有的聚集成团,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大鼠无此改变.8周时,对照组大鼠无变化,纳米细菌组和大肠杆菌组大鼠仍呈慢性炎症改变,且程度相同.电镜下纳米细菌组大鼠前列腺腔内可见结石形成,对照组和大肠杆菌组大鼠前列腺腔内无结石形成.在4周时纳米细菌组和大肠杆菌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大肠杆菌组显著高于纳米细菌组(P<0.05);8周时纳米细菌组和大肠杆菌组IL-1β、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米细菌感染的慢性前列腺炎,在早期比大肠杆菌慢性前列腺炎稍轻,后期病变程度相同;纳米细菌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致病作用,可导致前列腺结石,而大肠杆菌则不能;纳米细菌可能在前列腺结石的发生中发挥着病因学作用.
纳米细菌、大肠杆菌、慢性前列腺炎、大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32
R697+.33(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
2015-06-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9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