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深度楔状缺损夹层修复与玻璃离子修复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寻深度楔状缺损临床修复的有效方法以及强调深度楔状缺损的预防和早期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670例(1879牙)深度楔状缺损患者分为玻璃离子修复组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组,玻璃离子修复组335例(927牙),采用玻璃离子黏固剂修复;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组335例(952牙),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治疗1 a后进行复查.检查修复后的牙齿和修复体,遵循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其解剖形态完整性、连续性;边缘密合性;牙髓及牙龈状况.结果 玻璃离子黏固剂修复组成功率75.97%,修复体脱落率22.64%,牙髓炎发生率1.38%.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组成功率92.01%,修复体脱落率6.88%,牙髓炎发生率1.11%.2组成功率和修复体脱落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牙髓炎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修复体边缘密合度均良好,无继发龋齿发生,与修复体相关的牙龈情况良好.结论 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技术修复是深度楔状缺损临床修复的有效方法;深度楔状缺损的预防和早期治疗对防治其并发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牙体修复、楔状缺损、玻璃离子、光固化复合树脂
28
R781.05(口腔科学)
2011-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