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阐释的美学的公共阐释论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462X.2018.05.023

作为一种阐释的美学的公共阐释论

引用
公共阐释论是中国当代文论与文本批评中的重要理论.张江教授在《公共阐释论纲》中提出:"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阐释的公共性决定于人类理性的公共性,公共理性的目标是认知的真理性与阐释的确定性,公共理性的运行范式由人类基本认知规范给定,公共理性的同一理解符合随机过程的大数定律."[1]他还强调公共阐释的内涵是"阐释者以普遍的历史前提为基点,以文本为意义对象,以公共理性生产有边界约束,且可公度的有效阐释"[1].文本阐释曾是阐释学理论及其批评实践的核心,阐释的具体过程与展开主要依托意义与真理之蕴含或载托的文本来进行,阐释学理论的代表施莱尔马赫等人早就提出阐释行为是以文本为核心的对作者本意的了解.公共阐释论再次明确提出并推动了文本阐释与批评的基本原则与理论要义,对文本阐释行为的哲学基础、理论前提与公共空间做出了精约细微的理论概括与提升.在公共阐释论的基本内涵上,文本不仅是开放的,阐释是文本的阐释,而且以文本为核心的阐释还必须具有公共性的特征.文本阐释必须在公共阐释的基点上有效处理阐释的私人性、个体性与公共性的关系,最终走向阐释的理性和澄明.公共阐释论强调阐释的理性特征、澄明性、公度性、建构性、超越性、反思性等理论特征蕴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这种阐释的美学在公共阐释论的理论视野中追求文本阐释与批评的多元共存与交流理解,是当代文论在文本阐释研究层面上值得重视的方向.

张江、公共阐释论、强制阐释论、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文艺理论、文化自信、文明互鉴

I0(文学理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思想中国化当代化研究"17ZDA269

2018-06-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49-15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学习与探索

1002-462X

23-1049/C

2018,(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