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生死与共的鱼水深情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
最后一块布,用来做军装.
最后一个儿郎,送他上战场.
这是沂蒙人民支援前线战场的真实写照.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抗日根据地人口约有420万人.120万人支援前线,20万人参军参战,10万人为国捐躯.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竟然达到8:1,也就是说1个老百姓要养活8名士兵.抗战期间沂蒙人民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磨面11716万斤,救护伤病员6万人,掩护抗日革命人员9.4万人.沂蒙山区村村有红嫂,乡乡有烈士.有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有拼命保护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还有不顾生命危险拥军支前的沂蒙六姐妹,沂蒙人民用无私的行动支持着革命.当道路受阻时,沂蒙人民在冰冷的河水中用肉体架起一座"铁桥",将人民军队前行的道路稳稳地扛在肩上;当前线物资供给不足时,沂蒙人民用小推车将物资及时运到前线;当军队兵源不足时,更是涌现出无数的母送子、妻送郎的感人场面.
沂蒙精神
G127;D64;G641
2022-1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