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出手时就出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284X.2016.01.029

该出手时就出手

引用
与教师们聊天谈及动手实践时,好多教师反映:一动手操作,课堂就乱作一团,操作活动难以控制.比如:有位教师在教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一开始,教师让同桌互相介绍带来的物体,然后把带来的物体分一分,再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分.结果班上80%的学生开始搭积木,根本不理睬教师提的问题.教室里乱哄哄的,有的学生嚷嚷"我的球跑哪儿去了?",有的干脆离开座位跑去捡球.教师无可奈何,最后强行制止了这种现象.我想:作为组织者的教师此时最需要思考的是"该出什么手",是"出手"硬要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还是"出手"帮助学生搭好积木来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呢?此时,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及时调整教案,参加到学生的活动中,帮学生捡捡滚到地上的球,追问他:球为什么容易"跑"?这样,教师的角色还是活动中的引导者,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搭好积木非常有成就感的时候,教师可以及时展示他们的杰作,并适时作些引领提问:1.为什么要把长方体、正方体放底部?2.圆柱为什么要立着搭而不横着放?3.球为什么不容易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这样学生就会把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到的知识及时反馈.如: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平平的面构成的,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充分地体验操作过程,这样,学生感悟出的东西就越多,获得的感性知识也就越丰富,迸发出的思维火花也就更绚丽.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该出手时"思考"该出什么手"是多么的重要.

帮助学生、教师的角色、操作活动、动手操作、正方体、物体、建筑物、积木、长方体、感性知识、圆柱、学习过程、课堂教学、及时反馈、感悟、动手实践、操作过程、引导者、座位、组织

G45;G4

2016-0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58-5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1006-284X

36-1052/G4

201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