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简牍所见秦代地方行政运行的空间结构
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运行于特定的政治空间结构之中,大量面世的秦汉简牍有助于揭示其整体面貌.宏观层面,从战国秦到天下秦时期,疆域范围由不断东进到南北扩张,结构从中县道小圈层逐渐演变为全国性的五大圈层,组织形态从封君郡县并存到海内为郡县,统县政区由37个增加到49个.平行与垂直管理系统交叠,多元组织单元互补造就了帝制早期地方行政的条块结构.中观层面,郡县之"都"是秦汉地方行政运行落地的核心场域.县城内部空间经过规划,以各种形式的墙垣、门、道路进行分割和连接.城墙之内为生活区和行政区,包括官府办公的"寺",黔首聚居的"里"和交易场所"市".都与邑、乡与聚不仅存在地理上的空间分野,也保持着行政上的联结和互动;离邑和城墙之外的散村聚落受到中心城市和城内的制约,无法脱离地方行政独立运行.微观层面,县乡之"廷"是帝国末端行政的中枢机构.县廷衙署遗址内分布着办公场所等建筑景观群和水系、道路;结构上廷内分曹,与廷外的官相连接.道路交通网络是秦汉地方行政运行的渠道,体现并促进了帝国权力在地方的纵深;国家权力的主导构筑了一个不断变动的多版块、多类型、多层次的地方行政运行空间复合体.
地方行政、政治空间、秦代、简牍、圈层结构
55
K23(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FZSB028
2023-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7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