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诗学中以意为主的创作论
如何描述作者"翻空"的作品想象转化为征实的文字,是困扰明清之前文论家的大难题.陆机《文赋》先用隐晦的比喻来形容行文的动势,结尾时又忽然描述灵感驱动行文的状况,但始终未能打通翻空的想象和征实的书写的关系.刘勰虽然意识到神思最终还得落实到文章构造,故列出成文之"三准",但却没法阐明神思与三准实施的关系.到了唐代,王昌龄别出心裁,一方面妙用源自书论、动态的"意"描述作者在成文阶段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又用名词性的"意"来代称作品的情感内容,并将此"意"与景物的互动视为连缀文字的原则.明清论意者则沿着王昌龄所开辟的路径,致力于用灵动飞扬的"意"来贯穿统摄作品书写的所有层次,从虚至实,对"意"神妙的气势、意与成文模式、意与文章结构、意与炼情、意与求意取象、意与遣词造句作出极为精辟的阐述.同时,他们还在更高的理论层次作出总结,深入探究讨论意与诗法辩证互动,让后者从死法变为活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清文论家解决了描述想象转变为文字过程的难题,从而使古代创作论变得更加宽阔和完整.
创作论、明清诗话、意与诗歌写作、意与诗法
55
I0(文学理论)
2023-05-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5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