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口耳相传"到"著之竹帛"——儒家经典形式转换的诠释学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从"口耳相传"到"著之竹帛"——儒家经典形式转换的诠释学意义

引用
儒家经典以"六经"为根本,这些典籍的产生与成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期的经典基本上是以口头的方式集结与流行的,到了西汉,始有整体性的书写转换,从"口耳相传"到"著之竹帛",在儒家经典传衍史上是一次巨大的变革.文字书写的出现将口语表达做了抽离化的处理,产生了提升与变形,在理解的复杂性上便远远超出了原有的表意.因为去情景化的缘故,文字书写为后续的理解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歧义性,也打开了无限的释义空间.书写对于口语而言,不只是具体的内容得以记录,而且扩展了记忆的历史,使得片段的、不连贯的记忆变成了可以叙事的统一体,一种有限的具体性便融入了普遍的世界关系之中.从口传到记录成文,再演变成为有系统体式的各类文章,这就为书写和阅读的诠释学间架奠定了基础.在此形式转换中,汇聚成篇的经典文本成为观念交互性展开的集散地,也是人们从历史经验来观照自我、汲取思想养分的重要源泉.

儒家经典、口传、文字与书写、文本体式、诠释学

54

B2(中国哲学)

2022-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5-1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学术月刊

0439-8041

31-1096/C

54

2022,54(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