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揽"与明中后期入澳闽商的"污名化"现象——以《盟水斋存牍》若干案例为中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闽揽"与明中后期入澳闽商的"污名化"现象——以《盟水斋存牍》若干案例为中心

引用
葡萄牙人在1557年居留澳门之后,带来了中西贸易的新突破.闽商利用澳票制度入澳经营,成为葡萄牙人的商业伙伴.闽商的商业行为既有合法正当的经济活动,也有"违禁走私"等越轨之举.后者触及地方政府和官绅的经济利益的经济行为.官方文献由此以"闽奸""闽揽"等指称闽商群体,产生了"污名化"现象.《盟水斋存牍》的相关案例显示,闽商"污名化"原因大略可总结为:一是广东地方官与地方士绅从王朝正统和义利观念出发歧视闽商,以"揽"和"奸"来表述与葡萄牙人进行商业活动的外来商业群体,出现"闽揽""闽奸"等特有贬称.二是随着全球化经济利益的扩大,闽商群体内部的分化和分歧现象也逐渐严重,商业形象被极度恶化,"污名化"具有了被表述的事实依据.三是明中叶之后社会经济变迁所致,商品经济繁荣引发了身份秩序转变,士绅庶民产生了身份焦虑性,常常以"污名化"方式塑造对立面或替罪羊,演变成为一种普遍心态.入澳闽商虽被广东的官方文献贬之为奸滑险恶之徒,但在福建地方公共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视为地域社会的精英人物.

闽商、污名化、《盟水斋存牍》、海洋社群、身份政治

54

K23(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中国历史研究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SKYZD201912

2022-07-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201-21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学术月刊

0439-8041

31-1096/C

54

2022,54(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