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语言的“四合语”特色
中国的汉语,数千年来一直在演化.《文心雕龙·通变》说的“参伍因革,通变之数”,说的是文学的错综变化;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变化,也是如此错综变化的.这里只略说一百年来的事.启其端,我们要说的是梁启超.19与20世纪之交,他在报章撰文,议论适时,感情饱满,动辄千万言,唤起民众改革时弊之心,感染力和鼓动性强劲,号称“新民体”(又称新文体或报章体).新民体的一个特色是半文半白、又雅又俗,外来语纷然呈现.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谓其文章“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正是夫子自道.梁启超之后,胡适提倡白话文,语文观较为“纯粹”.数十年后,余光中对其文章所用语言的交杂现象,也可说是合璧现象,有与梁启超类似的说明.余光中以“白以为常,文以应变,俚以见真,西以求新”的四元素形容自己语言风格,独对“西化”或“欧化”有戒心.
48
2016-09-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