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与新文学的民族本色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7326.2016.09.020

“中体西用”与新文学的民族本色

引用
百年新文学的基本性质不是“西化”而是“化西”,这是近十年来我始终在坚持的一种观点.[1]新文学的化西倾向,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然而令人沮丧的是,从“五四”时期开始,人们就已经习惯性地认为,新文学是西化的产物,朱自清就曾断言说:“西方文化的输入改变了我们的‘史’的意念,也改变了我们的‘文学’的意念”,所以新文学的西化性质是不容置疑的.[2]时至今日,这种见解更是持续发酵,人们普遍强调新文学“是一场从价值观念到文学形式的‘西化’运动”,[3]而西化也从根本上奠定了新文学与世界文学对话的牢固基础.[4]甚至还有人公然声称,“五四”新文学由于西方文化因素的大量介入,已成功地同民族文化传统实现了“断裂”.[5]对于这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荒谬言说,我个人表示难以赞同和难以理解.激烈地反传统与全盘西化,的确是“五四”新文学的一大亮点,但却绝非意味着中国文学观念发生了质变;如果新文学真的被西化了,进而失去了其固有的民族本色,那么它为什么还叫“中国”的新文学呢?可见百年新文学的“西化”说,其本身就是一种反逻辑的伪命题.

中体西用、新文学、民族、文化因素、历史虚无主义、中国、意念、文学形式、文学观念、文学对话、文化传统、全盘西化、客观事实、价值观念、基本性质、持续发酵、朱自清、习惯性、反逻辑、反传统

I206.6

2016-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50-15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学术研究

1000-7326

44-1070/C

2016,(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