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民事侵权责任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6-723X.2018.12.011

人工智能民事侵权责任研究

引用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这把"双刃剑"应用后果的不确定成为当下技术与法律面临的最大挑战,人工智能侵权问题需要法律的及时应对.要讨论人工智能的侵权损害,首先要解决其法律属性问题.现有的侵权责任学说分别建立在人工智能是"人"还是"物"这两种法律属性基础上,各具利弊,不一而足.尽管人工智能具有很强的智能性与自主性,但与传统机器服务于人类的功能无异,且就目前法律体系看,它并不具有民事权利、义务、责任能力,故不具有民事法律主体资格,是为"物",对其侵权可以适用管理人无过错责任原则.当下人工智能的侵权立法进路在于寻求损害赔偿、责任承担与技术发展三者间的平衡,逆向加重生产者的道德责任与技术责任,同时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保障人类在与人工智能长期博弈中的安全与稳定.

人工智能、法律属性、监管、无过错责任

D923.8(中国法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ZDA144;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234

2019-0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9-7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学术探索

1006-723X

53-1148/C

2018,(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