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8284.2022.03.014
唐诗中的"胡""夷"之别
华夷之辨是儒家的恒久话题,历代文学创作皆有体现.汉以后,以"胡""夷"指称四方异族的说法愈益普遍,至唐代,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和文化包容度的提升,"蛮夷"相关语词在诗歌中出现频繁,其中"胡""夷"相关意象尤多.唐帝国倡导平等的华、夷关系,诗歌中的"胡""夷"意象也蕴涵丰富、指向多元,并非一味贬低异族、彰显中原文明优越感.总的来说,"胡""夷"虽都是对异族的称呼,但在不同的诗歌语境中,其语义指向和包蕴的情感色彩并非完全相同.结合不同时代和诗歌语境可知:"胡"相关语词的含义较为具体,多指向地域、空间的差异,与日常生活关涉较多,有时指向民族敌人,偶尔也是对于文明程度较低族群的蔑称,而"夷"相关语词语义较为笼统,极少与生活相关,多指向四方异族,且多寓贬义.
唐诗、胡夷、蛮夷、夷狄、华夏
I206.2
2022-05-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15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