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8284.2014.07.026
省内“财政平衡”与“要素升级”良性互动实证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在我国每一省的政府治理中,其所能调用的政府资金,通常是来自地方税收、土地财政、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平台融资这四大来源的总和;且每一省的政府,都越来越被中央要求做到保持省内的财政平衡(包含省级和省以下的财政平衡)。汇总剖析某一省内的财政平衡总量数据,便于准确地掌控该省内政府“看得见的手”的总量型货币运动;再对该省财政资金在该省全部货币中的“占比”进行研究,易于解析出该省的货币流通局面是财政资金占比多、还是市场资金占比多?显而易见的省际对比结论是:例如浙江省的财政资金在其省内货币总量中的占比约为10%,而黑龙江省的财政资金占比就高达40%。那么,像黑龙江省财政资金占比高、全部货币“存差大”,就凸显出该省要拉动区域“要素升级”,就必须借重政府“看得见的手”;而浙江省则更需借助市场的力量去推动其区域的“要素升级”。在国内外既有的十数种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学术资源中,鲜有从财政平衡影响生产要素转型升级、提升配置效率的政策研究,那么,对于“财政影响高”与“市场存差大”的省内货币局面,对应研究其区域内的土地、人口、货币、技术这四大生产要素的禀赋特点,就便于探索出适合当地区域发展机制优化的政策路径改进。这一优化路径---例如在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农业转型升级中推广“政府参股的大型农业股份公司”,还须符合市场性信贷资金运动规律与“人、本、盈、需”要素配置规则,以杜绝该省的财政支持出现无以为继的情形,以增强省内财政资金促动当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平衡。
财政平衡、要素升级、良性互动
F830(金融、银行)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hit. hss.201417
2014-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