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8284.2011.07.035
民国时期西北地区农家生存状态考察——以20世纪30年代陕西农村为例
20世纪30年代,82.1%%以上陕西农村家庭恩格尔指数在60%以上,耕地不足、粮食严重缺乏、生产生活资料缺乏、借贷比例高、文化程度落后等,构成陕西民众贫困的基本特征.近代以来频繁而严重的自然灾害链,不合理的土地占有关系和地权变动以及战祸不断、高利贷盛行是陕西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国民政府虽然为复兴农村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实际的农业投入不足,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下降与粮食价格的上涨,物价的畸形波动则加重了陕西农家贫困的脆弱性.由此,使农民陷入贫困—更贫困的恶性循环中.农村、农民、农业仍然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20世纪30年代、陕西农家、极度贫困
F129:C91(中国经济)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西部项目《灾荒与西北地区社会变迁研究1912-1945》,10XJA770006;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的灾荒问题》10YZZ33
2011-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3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