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和批评:细读的双面--中国当代诗歌细读式批评的若干问题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阐释和批评:细读的双面--中国当代诗歌细读式批评的若干问题

引用
细读( close reading),就字面意义而言,或可理解为“亲密的阅读”或“亲近的阅读”(也有“封闭的阅读”之意),自新批评以来,就以对文本的结构、意象的精细分析,对语言和修辞内部诸种关系耐心的梳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自80年代以来,伴随中国当代诗歌对诗歌本体的重视,读者对文本结构和修辞的了解的迫切要求,这种刚刚传入又经历了扬弃的细读式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诗歌批评方式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当代诗歌的细读式批评的发展,得力于钟鸣、欧阳江河、肖开愚和臧棣等诗人批评家和唐晓渡等专业批评家的极力推动和实践,已有论者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人批评家在诗歌细读实践上的成绩做过梳理和评析①,而不仅是诗人批评家,专业批评家如唐晓渡、陈超、奚密、吴晓东、耿占春、张桃洲和江弱水等人对细读式批评的不懈加入,也使细读式批评成为他们自身的诗歌批评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上述提到的批评家,此外,新一代诗人批评家,如西渡、桑克、姜涛、胡续冬、冷霜、钱文亮、木朵、王东东、张伟栋、明迪、泉子等,在承继自90年代的“诗人批评”传统渐渐成为诗界重要的批评力量之时,也凭借自身对诗和语言的敏感与充足的理论素养,献出了一篇篇颇有见地的细读式批评文章。

阐释、批评家、双面、中国、当代诗歌、诗人批评、诗歌批评、阅读、唐晓渡、字面意义、专业、语言、修辞、文本结构、梳理、实践、诗歌本体、批评方式、理论素养、精细分析

I20;I2

2016-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4-11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新诗评论

978-7-301-19913-8/I?2424

2015,(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