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本质于未来--就《蜀中过年十绝句并记》与江弱水商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诗,本质于未来--就《蜀中过年十绝句并记》与江弱水商榷

引用
因朋友推荐,拜读了江弱水兄发在《读书》上的文章《蜀中过年十绝句并记》。江兄在文中重申了新、旧诗性质不同的看法。江兄说,“旧诗与新诗差不多是两种制式,各有各的调调儿”。①新、旧诗性质不同的看法,可以追溯到新诗的诞生之时--新诗自要有不同于旧诗的面貌和精神,否则还要新诗干什么?到1930年代,废名给了这种直觉的认识以理论化的表达。废名说:“旧诗的内容是散文的,而其文字则是诗的文字”;新诗则“一定要这个诗是诗的内容,而写这个诗的文字要用散文的文字”。②江兄的文章也引了废名的这个看法。当代诗人臧棣也认为,新、旧诗分属不同的审美空间,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性结果”。③关于旧诗内容和题材的散文化,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也持与废名类似的看法。④旧诗题材和内容倾向于散文化,新诗追求内容本身的诗化,这一点似乎已成共识。但江兄在此之外却别有发明。在区别新、旧诗两种制式的基础上,江兄得出了三点结论:一、旧诗可以处理日常事物,新诗处理不了;二、旧诗自然,新诗免不了“有点儿端,有点儿摆,有点儿装”;三、旧诗兴观群怨无所不可,新诗“不可以兴,尤其不可以群”。江兄呼之欲出的潜台词就是旧诗优于新诗。但问题是,新、旧诗的不同是否能够成为一种评判新、旧诗优劣的标准和依据?

绝句、旧诗、新诗、诗的文字、诗的内容、审美空间、散文化、散文的文字、吉川幸次郎、标准和依据、制式、文化冲突、题材、诗性、当代诗人、处理、潜台词、理论化、江弱水、学者

I20;I2

2015-05-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1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新诗评论

978-7-301-19913-8/I?2424

2014,(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