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253-3006.2015.02.004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探查指征评价体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以Duck腹部X线评分(Duke abdominal assessment scale,DAAS)及七项代谢紊乱(seven clinical metrics of metabolic derangement,MD7)的发生频数来评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适宜的手术探查时机,谋求对NEC相对客观的病情评估,使手术时机向最佳理论时点趋近.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外科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8例.其中男26例,女12例.按照修正Bell分期标准,Ⅰ期8例,Ⅱ期16例,Ⅲ期14例.入院时年龄2~33 d,足月儿15例,早产儿23例;体质量>2 500 g 16例,2 000~2 500 g 12例,1 500~2 000 g 9例,<1 500 g 1例.结果 全部患儿中15例经保守治疗7~22 d病愈,另23例患儿分别于入院后的1~13 d DAAS≥7分或MD7发生频数≥3而接受手术治疗.8例行开腹手术,15例行腹腔镜手术,其中5例中转开腹.术中见肠坏死10例;肠穿孔9例(1例多发穿孔),穿孔部位分别位于回肠3例,回盲部1例,升结肠3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1例;4例肠壁多处呈局灶性暗紫色,肿胀僵直,伴腹腔脓性渗出.肠穿孔修补并肠造瘘1例,肠切除肠吻合3例,肠切除肠吻合并肠造瘘9例,肠切除并肠造瘘2例,肠造瘘5例,单纯腹腔引流3例.造瘘术后发生横结肠狭窄1例,切除狭窄段后横结肠端端吻合治愈.手术患儿治愈19例,死亡3例,放弃1例,手术治愈率82.6%.DAAS≥7分的20例患儿和MD7发生频数≥3的17例患儿中,发生肠穿孔和肠坏死的分别为9例、9例和9例、6例.19例肠坏死肠穿孔的患儿中DAAS≥7分有18例,MD7发生频数≥3的有15例.DAAS<7分的18例患儿中1例发生肠坏死.MD7发生频数<3的21例患儿中4例发生肠坏死.即以MD7发生频数评估NEC是否发生肠坏死或穿孔的真阳性率78.9%(15/19),真阴性率89.5%(17/19),DAAS的真阳性率94.7%(18/19),真阴性率89.5%(17/19).DAAS≥7分同时MD7发生频数≥3时的真阳性率为100%(14/14),其中包括全部9例肠穿孔患儿.经ROC曲线分析,两个评价体系对NEC病情评估都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结论 由于DAAS及MD7发生频数这两个评价体系临床操作方便,且相对客观,可以考虑在此基础上建立内外科共识的NEC会诊转诊指征.同时这两个评价体系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气腹以外NEC手术指征的重要补充,争取在肠坏死但尚未穿孔前及时手术干预,降低NEC穿孔概率,谋求广泛患儿更好的远期预后.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外科手术、新生儿
36
2015-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9-94